2022年7月26日,由中國金屬學會、全聯冶金商會、冶金工業出版社、建龍集團聯合組織的“
綠色制造
節能減排降碳”系列講座成功召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受邀,在本次講座中作主題報告《從“節能”到“用能” 雙碳目標下鋼鐵能源轉型變革之路》。
1、中國鋼鐵工業現狀
現階段,我國鋼鐵工業已經處于加快重組、強化環保、低碳發展三期疊加的歷史階段,正在向高質量低碳階段演進。
近年來,我國工業能源消費比重緩慢下降。從鋼鐵工業領域來看,噸鋼綜合能耗逐步下降,主要生產工序能耗達標率逐步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為549.24千克標準煤,較2020年下降0.11%,較2015年下降4%。但由于環保等原因,與2020年相比,2021年我國鋼鐵工業部分工序能耗略有上升。
2、相關節能降碳政策及展望
為應對能源供需矛盾、生態文明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挑戰,我國始終堅持能源轉型戰略。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緊密圍繞國家提出的碳達峰、
碳中和重大戰略目標,黨中央、國務院及各部委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均對能源轉型和節能降碳提出了新的要求。
結合國家政策要求以及近年國內能源總量和能源結構變化,預計2030年前,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由15.9%增加至25%;2030年后,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將逐步穩定,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快速上升,能源供給率也將逐步增加。
3、我國鋼鐵能源轉型歷程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也是能源消耗大戶。我國鋼鐵工業能源轉型歷程按照時間和能源種類兩個維度,大致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一次能源“使用”階段——節約優先。一次能源“使用”階段從“五五”開始。在此期間,我國鋼鐵工業能源使用相對粗放,甚至在一定時間段重油曾被廣泛用作高爐噴吹燃料,加熱爐、鐵礦石燒結和鐵礦石球團法的點火、焙燒等。
二次能源“利用”階段——提高效率。從“十五”開始進入二次能源“利用”階段。在此期間,節能技術進步取得快速發展,大量先進成熟技術在我國鋼鐵工業中獲得廣泛應用。但鋼鐵二次能源利用仍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余熱余能回收效率低、能源介質距離輸送長、煤氣及蒸汽存在階段性不平衡及耦合利用方面仍有提升潛力、部分耗能設備介質使用溫度和能級不匹配、熔融鋼渣余熱等中低溫余熱尚未利用等。
新舊能源“混用”階段——協調互補。碳中和戰略要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但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不會改變,鋼鐵工業進入新舊能源“混用”階段。在此期間,需要統籌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調互補,以儲能系統為支撐逐步加強
新能源的應用和消納;需要利用鋼鐵二次能源可調節性強的優勢,以儲能系統為重要橋梁,與可再生能源構建多能互補與儲能相結合的能源體系,并探索可再生能源與副產煤氣、余熱余壓自發電機組相銜接的智慧電力供應網絡建設,促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
未來能源“通用”階段——聯通共享。伴隨電力的逐步“綠化”,我國鋼鐵工業將持續推進電氣化,大幅提高電能應用比例,加快推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但是,盡管電能替代會在鋼鐵工業脫碳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仍有80%左右來源于原料與生產高品位熱能的
碳排放無法通過電能替代實現脫碳,而氫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構建以“綠電+綠氫”為核心的能源系統,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從源頭上解決
碳排放問題,才是鋼鐵工業實現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最佳途徑。同時,還需依靠“互聯網+”加快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高能源系統靈活感知及高效運行能力,最終實現能源系統聯通共享。
4、結論建議
當前,我國鋼鐵工業正在由二次能源“利用”階段走向新舊能源“混用”階段。在這個關鍵的轉型期,在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基礎上,我國鋼鐵工業應統籌推進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協調互補,依托儲能系統橋梁,著力構建多能互補與儲能相結合的能源體系。
對于鋼鐵企業而言,每家企業的生產方式、裝備水平、流程結構、地域能源供應條件均有所差異,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因此,建議鋼鐵企業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進程中能源轉型的重要性,客觀評估能效水平并制定措施以達到國家政策要求,為企業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以應對能耗雙控的不利影響,提前布局氫能等未來能源系統,實現能源轉型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