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鐵央企中國寶武方面獲悉,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在近日召開的中國鋼鐵行業低碳發展重大問題研討會上指出,碳達峰
碳中和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把鋼鐵冶煉全流程電氣化作為低碳冶金的重要技術方向,并系統考慮局部的工藝技術跟鋼鐵行業的整體空間布局。
該
會議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王國棟,河鋼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玉蘭,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王新江等領導和
專家就相關議題進行了研討發言。
陳德榮表示,寶武是世界第一大鋼企,去年粗鋼產量達到1.2億噸。“我們90%以上是長流程鋼廠,如果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走錯了路徑,將會導致萬億資產轉型失敗,造成巨大損失。選擇正確的減碳路徑,對寶武乃至對以長流程為主體的中國鋼鐵行業尤為重要。”
陳德榮稱,寶武對低碳轉型的工藝路徑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多方探索。一方面要利用現有技術裝備,實現極致能耗;另一方面在具有創新性顛覆性的新工藝新技術方面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力度。他認為,寶武當前的規模和體量也保證了有足夠的能力在這些方面加大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行業在低碳冶金發展路徑上尚有較大分歧。陳德榮認為,要把鋼鐵冶煉全流程電氣化作為低碳冶金的重要技術方向。
他指出,在原料和產品這兩個起點和終點不變的前提下,需要同步考慮以什么樣的流程、裝備、能源載體,最經濟最合理地把工藝路徑打通,以滿足鋼鐵行業碳中和的要求。當前,光伏和風能的發電成本已經低于傳統發電成本,隨著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源網荷儲等技術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電能將是未來在冶金工廠中考慮的主要能源輸入形式。此外,低碳轉型的工藝路徑要短期和長期性統籌考慮,需要充分考慮我國的國情。
陳德榮強調,要系統考慮局部的工藝技術跟整體空間布局。中國傳統鋼鐵行業基本選擇沿海沿江布局,因為我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原料是進口的,延續了依托礦山布局的空間結構。然而隨著未來能源形式的轉變,我國“無限風光”在西北,能源與礦石輸送哪個更經濟合理,將決定我們未來鋼鐵行業的布局。
他表示,低碳冶金不僅僅是工藝流程選擇問題,也是一個空間布局的選擇問題,要統籌考慮。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