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2018年發布的規劃中預測認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50-2060年之間降為零。這是根據《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革命前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制定。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為每年100億噸,是日本的10倍左右。要實現脫碳目標,必須采取相當大膽的措施。
相關規劃預測中國將通過可再生能源提供約6成電力。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將明顯增加。核電占比將達到28%。預計巨大的新建項目規模將超過5億千瓦(相當于300個以上150萬千瓦級的大型核電機組)。
在繼續對化石燃料加以利用的情況下,將有必要大量引進從火力發電站等回收儲存二氧化碳(
CCS,二氧化碳的捕獲封存技術)、從生物發電廠回收儲存二氧化碳(BE
CCS,生物能源碳捕獲和儲存)等“負排放”(Negative Emissions)技術。CCS和BECCS合計的話,2050年有望達到約25億噸的減排效果。
需求方面,乘用車將全部改為電動汽車,卡車、巴士、船舶將使用燃料電池驅動。住宅的電氣化進程也會取得進步,但預計暖氣問題很難通過電氣化來解決。鋼鐵生產來自電爐的回收鐵將占到近7成。
中國也出現了反對建設核電站的聲音,增設大規模項目的可行性尚不確定。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綜合環境經濟研究室長增井利彥認為“這只是未來的一種可能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