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推動地方
綠色低碳轉型,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于3月24日~25日在廣州舉辦“地方碳達峰
碳中和:深化與突破”研討會。
來自全國各地的相關領域的領導、
專家百余人齊聚一堂,圍繞“雙碳”科學決策支撐體系建設、重點領域和行業的轉型發展,及地方在邁向“雙碳”目標過程中的具體實踐等內容,展開了深入交流。
國家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李高司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馬愛民副主任,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氣候與交流處洪建武處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綠色低碳發展智庫伙伴高級顧問周大地研究員,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教授,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氣候治理與
碳金融領域首席科學家張希良教授,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滕飛教授,中科院戰略咨詢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譚顯春研究員,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趙黛青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研究員等參會并作大會發言。
研討會由張希良教授主持開幕,他表示,距離上次年會已經過去2年多,我們經歷了“變”與“不變”,“變”的是綠色低碳轉型已經從小眾議題變成社會熱點,但研討會的問題導向、強調行動、平等交流和公益奉獻等特色始終“不變”。
李高司長、洪建武處長和周大地研究員分別致辭。
李高司長分享了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一系列進展,并指出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雙碳”目標離不開相關智庫和專家學者的支撐。綠色低碳發展智庫伙伴是我國綠色低碳領域重要的交流
平臺,期待與會專家深入交流分享綠色低碳研究成果與進展,共同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出謀劃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
洪建武處長展示了廣東省綠色高質量發展工作,表示相信本次
會議必將是一場思維的盛宴,與會專家的智慧碰撞將為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非常有價值的決策參考,同時也將為地方的“雙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周大地研究員認為本次會議的主題非常有意義,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創新發展要更多自下而上地、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化,部分地區、省市縣提前達峰,有助于加快低碳轉型,因此本次會議聚焦地方“雙碳”實踐具有重大意義。
研討會特邀馬愛民副主任做了題為“構建各具特色、互為補充的
碳市場體系”的主旨報告,分析了各類
碳市場體系的范圍和機制區別,全國碳市場建設特點、發展機遇、未來展望,以及國際合作參與等內容。
本次研討會分為領域熱點與政策動向、地方“雙碳”戰略實施經驗、碳達峰碳中和科學決策支撐體系建設、中部地區農業低碳發展與甲烷減排、地方綠色低碳工業轉型和大灣區能源系統轉型等六個
論壇。
閉幕環節,滕飛教授和綠色創新發展中心創始人、綠色低碳發展智庫伙伴秘書處負責人胡敏分別進行了總結。
滕飛教授表示,各位專家基于各自不同的領域和專業,不僅對“雙碳”目標和低碳轉型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而且對地方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經驗進行了分享,實現“雙碳”目標就像拼一副復雜的拼圖,需要在干中學、聚集大家智慧,才能完成,期待十周年與大家再次相會。胡敏主任回顧了領導專家對綠色低碳發展智庫伙伴的期許,表示本次會議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包括首次邀請自企業、法律界的專家分享;開設非二減排分論壇等,未來活動將更聚焦、更接地氣,堅持問題導向、服務領域以及合作共贏。
本次會議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辦,綠色創新發展中心、綠色低碳發展智庫伙伴秘書處、廣東省低碳發展促進會、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