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環球中國環境
專家協會(PACE)與浙江農林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
綠色低碳發展理論與政策國際研討會”在浙江農林大學舉行。
會議分主旨報告以及青年學者、專題
論壇、研究生
論壇等三個平行論壇。3000余人次通過線上線下參會。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潘家華在講話中指出,因循生態邏輯的經濟理性,催生創新放大機遇,使生態邏輯得以落地踐行。一方面,生態邏輯所指向的目標明確了較長時間尺度的市場預期,從而刺激和引導創新激活市場理性;另一方面,生態邏輯所蘊含的,也是經濟理性的動因。生態邏輯的全面落地,催生經濟理性的生態重構,引發發展范式的根本轉型。
同濟大學教授諸大建指出,從倒U型變革看中國低碳發展,要實現經濟發展與
碳排放的脫鉤發展,應當將雙碳看作一種發展機遇,實現經濟競爭力到低碳競爭力的轉變。研究模式也應當從外推式到回溯式轉變。中國雙碳創新應該擺脫路徑依賴的技術創新或者技術改進的優化傳統模式,構建顛覆性技術為主導的非線性社會創新模式。
浙江農林大學教授沈滿洪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存在著淺綠色發展與深綠色發展并存、生態安全需要與生態審美需要并存、陸地環境問題與海洋環境問題并存、點源排放與面源污染并存、減污目標與降碳目標并存的顯著特征,生態文明建設處于多重任務疊加的狀態,因此,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不僅沒有減輕,反而還在加重。未來,我國應當實施生態文化普及化、生態產業主導化、生態消費時尚化、生態資源經濟化、生態環境景觀化、生態城鄉特色化、生態科技創新自主化、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化等發展方略。
來自中國、美國等相關領域12位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以及24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就綠色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前沿問題展開了熱烈的研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