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建設經濟
綠色低碳、環境潔凈優美、生態良性循環、人居健康安全、城鄉和諧宜居、治理現代智慧的美麗廣東,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12月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美麗廣東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毒V要》就新時代新征程美麗廣東建設作出系統部署,并制定美麗廣東建設指標體系。
《綱要》明確,到2027年,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基本建成,生態環境更加潔凈優美,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環境健康安全和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在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無廢城市”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創新性成果,美麗廣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基本構建,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現代環境智治體系基本建成,嶺南山地、南粵水網、美麗海灣等山水人文特色充分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東基本建成。
新時代新征程建設美麗廣東,需要久久為功。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構建全新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著力轉變生產方式,重在改變落后、粗放、浪費的生產方式,改變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的生產方式,走出一條新型的工業化、現代化路子。要對傳統的生產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通過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體系,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要持續對傳統產業實施綠色化改造,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快培育清潔、低碳、環保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節能低碳理念貫穿到生產全過程。同時,充分發揮廣州、深圳等活躍的金融投資交易市場優勢,大力發展林業
碳匯,實現生產方式轉變和
節能減排目標。進一步探索
碳匯權益交易、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補償模式,為建立自然資源碳匯市場提供技術支持,將無形的生態資產轉化為經濟價值。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優質的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內容。建設美麗廣東,要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著力轉變生活方式,倡導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降低人們在生活中對資源的過度消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城鄉居民素質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綜合施策,使綠色生活成為更多人的自覺選擇。一方面,要切實改善民生,加快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逐步縮小貧富差距,不斷完善社會公共環境和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實現從生產發展到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跨越。另一方面,要發揮政策的調節作用,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讓更多城鄉居民了解和接受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生活,注重自身生活方式的內涵式發展。
作者系暨南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