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3.23公斤,現金獎勵4.56元,獲得21積分……”記者日前來到成都市錦江區獅子山街道菱窠社區,看到不少市民群眾提著舊衣物、廢舊紙殼等在一幢
綠色玻璃小屋前排隊投放——這是菱窠社區剛正式啟用的“
碳中和”小屋。
走進面積20余平方米的“碳中和”小屋,映入眼簾的是用格擋劃分的紡織類、玻璃類、塑料類、金屬類、廢紙類5個回收區域。小屋里有
碳足跡碳中和計量秤,居民只需將回收物放在秤上、點擊顯示屏確定相關物品類別,經過自動稱重、實時計量,就能算出碳抵消碳中和數。生成二維碼后,居民掃碼即可獲得獎勵金與碳中和積分,其中積分可兌換日用品。
“碳中和”小屋運營方四川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靳力飛介紹,目前,他們已在成都建成投用了30多個“碳中和”小屋。每天都有團隊定時到小屋清運,回收物通過分揀中心二次分揀后,再交給相關企業進行后續處理。同時,“碳中和”小屋還提供上門服務,若家里有不要的家電、衣服等,一個人又拿不過來,還可通過“碳拾光”微信小程序預約上門回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