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合作共贏的低碳社會建設模式?
“北京的碳普惠實踐表明,政府組織、技術賦能、平臺承載、用戶響應、市場推動、合作共贏的低碳社會建設模式,可以實現政府、企業、公眾之間的多重互動。”杜少中說。
據了解,綠普惠項目資金既有社會資本,也有來自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華環保聯合會及地方政府和企業等方面的支持。
而關于盈利模式,據悉也正朝著多樣化方向變現。比如,地方政府獲得碳普惠業務服務,支付部分費用。比如,為企業量化用戶減排行為、開發相關標準,企業支付一定費用。比如,實現消費場景、產生減排量的企業,與有減排量購買需求的企業進行
碳交易,可以獲得一定費用。比如,實現個人碳積分的消納和應用,獲取相關收入。比如,通過云平臺助力政府和企業開展綠色傳播,獲得相應收入,等等。
在陶嵐看來,“綠色生活季”在政府引導下,拉動了綠享生活、綠暢出行等多個板塊企業跨行業的參與和互動,打通了企業間的合作壁壘,不僅是新形勢、新環境下新型治理模式的一種體現,也是《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印發以來,地方政府層面的一次有益嘗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