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少開一天車,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41千克;節約一升水,可減排二氧化碳0.2千克……”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日前聯合歷下區生態環境分局,組織環保達人、環保組織及居民代表,在歷下區轉山西路居委會舉辦2020年“全國低碳日”主場宣傳活動,通過座談會、騎行及參觀環境教育基地的方式,宣傳節能降耗理念和知識,推廣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減緩氣候變暖 助力天藍水清
座談會上,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周蓬介紹,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生產生活方式的多樣性,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越來越大,溫室效應增強,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氣候變暖對我國的影響主要是導致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南方地區洪澇災害加重、北方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退化、生物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臺風和風暴潮頻發等。
據了解,每減少一噸二氧化
碳排放,就會相應減少3.2公斤二氧化硫和2.8公斤氮氧化物排放,減輕大氣污染程度。
“如果我們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喝不上干凈的水,吃不上放心的食物,就談不上小康社會。”山東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王必斗說。
低碳綠色出行 節約能源資源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做到低
碳減排,就要做到低碳生活,從生活點滴做起,節電、節油、節氣、節水,節約一切能源和資源,減低碳排放。
作為低碳
試點社區,濟南市銀豐山莊社區在全體業主中倡導節能意識,推廣節能知識,開展垃圾分類活動。
20余年堅持在學校推廣綠色教育的山東省回民中學校長楊長寨認為,學校教育對低碳減排的作用重大,低碳意識要從學生抓起,學生可以帶動家長,并將低碳習慣帶到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中。
低碳減排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實行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降低排放強度 提前完成指標
近年來,濟南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和
清潔能源、植樹造林等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體系,簡約時尚的低碳生活方式日益普及、綠色低碳特色日益鮮明。
周蓬介紹,“十三五”期間,濟南市碳排放控制目標是碳排放強度下降20.5%, 2017年,濟南入選國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
根據濟南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濟南市2018年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累計下降33.3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提前兩年完成省下達指標。初步測算,2019年,濟南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累計下降約35%以上。
濟南市還協助第三方核查機構,對全市納入全國
碳交易市場的14家電力行業企業及36家重點控排企業開展2019年度碳排放數據核查、復查及上報,為參與全國
碳市場交易做好前期準備。濟環宣 魯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