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線上排隊預約、繳納水費電費等都可以轉化為
碳減排量,形成相應碳積分,換取禮品和服務,這樣助力
綠色低碳發展的方式你會參與嗎?媒體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開始探索建立“碳賬戶”體系,并面向個人用戶推出了“碳賬戶”特色產品。
碳賬戶是包含
碳排放數據采集、碳核算、
碳排放等級評價和場景應用等功能在內的碳減排支持體系。它分為企業碳賬戶和個人碳賬戶,旨在幫助企業和居民算清“碳賬”,提高減排效率和意識。說到這里,可能已經有讀者聯想到了“螞蟻森林”。的確,這就是一種個人碳賬戶的嘗試,消費者可以選擇通過走路、電子支付、網絡掛號等方式獲取綠色能量,當能量積攢到一定程度,用以換取樹苗,并且栽種到沙漠。因為該產品趣味性很高,很受年輕人喜歡。
商業銀行
試點個人碳賬戶,將對個人積極參與低碳減排、推行碳普惠機制起到更明顯的正向作用。自從我國把碳達峰
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來,已經研究制定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多個實施方案,但這更多集中于企業層面上,鮮有面對個人生活的嘗試。商業銀行破題個人碳賬戶,其用意正在于監測個人衣食住行的低碳行為,對碳減排行為和效果進行量化評價,從而引導大家選擇綠色
低碳生活方式、培植綠色消費理念,更好服務于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
個人碳賬戶的最大亮點,在于以一種政府引導、載體創新加上市場化機制運作的方式,充分調動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積極性。除了通過碳積分獲取禮品等常規方式,還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比如在江西省南昌市,市民可以通過個人碳賬戶積分免費借閱5000余冊正版電子圖書;在浙江省衢州市,已有消費者獲得授信額度30萬元的個人碳賬戶優惠貸款……這些加快碳賬戶“資產”變現的激勵機制,不僅極大提高了全社會的碳減排熱情,也拓展了綠色金融領域的全新增長點。
作為一種全新事物,個人碳賬戶也不可避免遇到一些新問題。比如現有的個人碳賬戶主要以企業端建立、居民自愿參與的方式進行,尚未形成系統的個人碳賬戶體系,難以全面捕捉用戶碳減排行為,碳積分沒有統一的測算標準,同時也有可能產生信息泄露問題等。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基礎數據
平臺建設,確保科學規范、精準核算碳排放值等,讓公眾更深切體驗到低碳生活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根據《2022低碳生活綠皮書》,高達95%的受訪者認為應積極擁抱低碳生活。但同時,受訪者最在意的是平臺發展低碳的初心,而不是把低碳平臺作為實現商業利益的手段(如為了追求平臺每日活躍度開展的活動,用消費券引導平臺消費等)。這也足以證明,只有更好把握個人碳賬戶的公益性,通過更加有趣味性、正向性的活動把大家吸引進來,個人碳賬戶才會真正成為一種綠色風尚,成為激發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