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日常生產生活離不開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原本讓生活更美好的化工技術導致的溫室效應,最終讓人類面臨一個更難生存的環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影響日漸深重。海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縮等。高溫熱浪、極端強降水等氣象災害不僅造成經濟損失,更導致全球百萬人死亡。氣候變化還影響到生態系統,如非洲等地的蝗災嚴重威脅糧食安全。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在世界排放量中所占的份額不斷攀升。隨著中國努力遏制對環境的影響,
碳交易體系等政策可能會刺激新技術的采用,從而增加國內外創業企業和科技企業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近年來,在實現
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我國逐漸加大對
新能源汽車、火電減排、建筑節能、資源回收、節能材料和環保設備等低碳
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同時,
碳排放交易市場作為一項有力的工具,通過市場調節機制實現
碳減排,在我國漸成體系。
中國是目前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經濟體,而且中國還是一個處在工業化中期的國家,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對于化石能源的需求還將增加,因此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不可能徹底擺脫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也正是如此,落實《巴黎協定》減碳控排的國際倡議,中國政府并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提出“零排放”承諾,而是確定了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與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的愿景目標。
中國最早于2011年在深圳、上海、
北京、廣東、天津、湖北、重慶和福建等地方進行碳排放交易的
試點。中國采用了一種基于碳強度(單位GDP排放量)而不是絕對排放量作為上限的方式,并已經在電力行業和其他行業推廣
試點。
目前世界范圍內正在運行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已多達21個,覆蓋了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0%,尤其是歐盟的碳交易市場,從主體構造到產品設計以及標準創建和運行機制等許多方面,都積累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值得中國參考借鑒。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