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和
北京智能經濟研究院,日前發布了《中國300個省市
綠色經濟和
綠色GDP指數》(CCGEI2014)報告,這是自2007年以來第8次發布。
報告顯示,中國內地273個城市綠色經濟指數平均值為0.2776,比上年0.2138上升了29.8%。全國排在綠色經濟指數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三亞、???、廈門、廣州、北京、長沙、東營、武漢和威海,排在綠色經濟指數最后10位的城市分別是遼陽、呂梁、萊蕪、雞西、銅川、長治、忻州、中衛、石嘴山、臨汾,資源環境消耗型的黑色工業經濟是這些城市經濟結構的共同特征。同期,中國31個省市及自治區的綠色經濟指數平均值為0.2039,比上年的0.1542上升了32%。西藏超過北京,排在31個省市及自治區的首位,北京、上海位列其后。寧夏、山西、新疆排在31個省市及自治區綠色經濟指數排名的后三位。
報告認為,綠色經濟已經為全球普遍共識,正在成為全球發展歷史趨勢和新的浪潮,不但指明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也指明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中國應當抓住時機,深化全面改革,轉向綠色經濟,在解決目前生態危機的同時,走向和諧持續,弘揚生態文明,引領世界文明。
報告指出,綠色經濟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發展目標,以生態農業、循環工業和持續服務產業為基本內容的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社會形態。綠色經濟是人類社會的唯一選擇和發展方向。假如全國各地達到北京的資源環境效率水平,中國高效綠色GDP將達到9687808億元人民幣,是GDP總量562603億元的17.2倍,中國由此可跨入世界綠色發達國家之列。
報告建議,中國應當將綠色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通過生態農業解決“六農問題”,通過循環工業可以解決資源環境問題,通過服務產業可以解決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問題,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問題迎刃而解。在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中實現結構增長與和諧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