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組織的角度看全球的環保節能,我們缺少的不是能源,而是能源的科技利用和生態實踐的創新。在環保問題上,亟待從理念認同到生態實踐的蛻變。在一些專家看來,要找到節能減排與促進發展的合理平衡點,使之并行不悖、完美結合。與此同時,要提升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使其成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的關鍵一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巡視員孫楨認為,氣候變化要立法,要建立高碳懲罰、低碳鼓勵機制,讓能源回歸商品屬性,將碳排放的許可分解到各省、市、縣和企業,讓碳排放權真正成為一種財產權。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當碳排放權成為一種商品和資源,舊有的技術、市場、利益格局將被打破并重新組合。變革必定帶來大量新的商機和利益調整。這是產業機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近兩年,全國各地碳排放權交易所的開市,印證了孫楨的趨勢性推斷。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碳稅交易等多種手段,低碳“救贖”的機制正在日漸完善。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伴隨著低碳熱潮,近年來,太陽能在我國的迅猛發展有目共睹,成為低碳經濟的熱點,光伏、光熱并駕齊驅。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目前,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已經成為各地新建低層住宅的強裝標準。為“抗擊”霧霾,國家能源局正在醞釀將太陽能作為供熱采暖第一替代能源的相關政策。除了熱水和熱采暖,熱電發展的路徑圖也已清晰:2014年到2016年,通過示范電價政策扶持完成一批商業化示范項目建設,2017年進入大規模開發建設階段。
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秘書長李軍洋稱,四季沐歌是全球首家采用雙綠標準生產和推廣無氟太陽能的企業。作為“碳金生態實踐獎”的獲得者,四季沐歌總裁助理金華表示,每個家庭購買一臺太陽能熱水器,相當于種植6棵樹的社會價值和生態貢獻,四季沐歌累計推廣的2500萬平方米太陽能,相當于為地球栽種了7500萬棵樹,節省的資源消耗相當于2.08個三峽電站。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后工業化的技術創新,工業制造業需要走出“獲取——生產——消耗”的舊模式,應該建立起一種像大自然一樣的“工業生態自我循環系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