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記者:新污染物治理起步較晚,工作基礎比較薄弱,目前在治理新污染物方面采取了哪些科技手段,下一步科技支撐方面有什么重點考慮?
鄒首民:謝謝你的提問。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污染物治理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重要行動舉措,其中,也強調要加大新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撐力度。
目前,我國在有毒有害新污染物監測分析、風險評估、排放源溯源、污染物有效去除技術研發與評價等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研究建立了“篩-評-控”逐級識別與分類管理的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形成了《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方法框架性指南(試行)》等系列標準/技術規范,有效支撐了新污染治理工作。但總體來說,科技支撐的基礎相對薄弱,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加強與國家科技部門的協調聯動,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強化科技支撐。
一是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關。積極推動在國家科技計劃中部署相關研究項目,加強新污染物毒性測試、危害機理、計算毒理、暴露預測、環境歸趨、追蹤溯源、監測檢測等基礎研究;大力研發新污染物
綠色替代品、替代技術、減排技術和治理修復技術,加快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技術推廣,提升新污染認知和治理修復能力。
二是推動建設科技創新
平臺。在新污染領域推動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強化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學觀測研究站體系,打造新污染物領域的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切實提升新污染物治理的科技水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