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力提升監管水平,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中,生態環境監管至關重要。打造“精準、科學、有效”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才能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高效運轉?!兑庖姟吠怀鼍珳时O管、科學監管、有效監管,從提升執法效能、提高監測能力、加強科技保障三方面,構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支撐體系。
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抓手,生態環境執法是運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打擊、查處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利器”。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堅持依法治污,不斷優化執法方式、完善執法機制、規范執法行為,全面提高生態環境執法效能。排污許可制度可以規范監管執法,提升監管的精細化水平,提高執法效力,《意見》在這方面強調要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有利于落實企業環境治理的主體責任?!兑庖姟烦浞挚紤]到優化營商環境、減少企業負擔、規范并減少現場檢查的需要,提出利用視頻監控和環保設施用水、用電監控等手段,推行以自動監控為主的非現場監管,作為對現場檢查監管方式的重要補充。
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眼睛,生態環境監測是客觀評價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生態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對污染防治的精準化支撐仍顯不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現有監測網絡的覆蓋范圍、指標項目等尚不能完全滿足生態環境質量評估、考核、預警的需求;大數據
平臺建設和污染溯源解析等監測數據深度應用水平有待提升;流域海域和地方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偏弱,新污染物和多污染物、多要素協同的監測能力不足等。《意見》抓住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公眾,提出了建立健全基于現代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強調了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作用,并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薄弱環節提出了補齊短板和確保數據“真、準、全”的措施。
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關鍵,科學治污就是運用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技術、科技成果,強化科學模擬和預測預報,科學安排任務量和時序進度,切實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措施的系統性和有效性。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投入,生態環境治理的科學水平不斷提升。但總的來講,科技支撐生態環境治理的能力亟待提升。為此,《意見》提出構建服務型科技創新體系。在加強源頭預防環節,組織開展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從根本上、機理上研究解決問題。在過程控制環節,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廣生態環境整體解決方案、
托管服務和第三方治理。在執法監督環節,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化體系,用科技的手段化解基層治理人力、物力不足等難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