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歐盟能源行業處于壟斷狀態,要么是法定壟斷,比如在法、意、英等國,政府允許本國公司享有能源生產及供應的專有權;要么是事實性壟斷,比如在德、荷等國,地域性的公用事業企業享有通過自己網絡供應能源的隱性專有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歐盟能源行業的自由化花了30年時間,啟動花了10年時間,全面落實花了15年時間,在生產端與批發零售端引入了競爭,網絡端則是監管下的壟斷,也就是俗說的“放開兩頭,管住中間”。2013年之后,歐盟能源市場的自由化進入了回顧、總結與深化的階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30年自由化歷程,有得有失,特此成文,供正在進行能源市場化改革的中國相關人士參考。
30年回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歐洲能源市場的自由化發端于英國,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在英國開啟私有化浪潮,當時英國壟斷的電力公司中央發電局(CEGB)被分拆,輸電部門也被進一步分拆為幾個區域公司,這產生了深遠影響。
另一方面,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歐盟希望為各種商品、服務建立一個統一市場,包括食物、電信、航空、金融服務、保險、電力等各個領域都希望能夠在一個統一的歐洲市場中競爭。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幾個壟斷的公用事業領域中,歐盟率先進行電信部門的自由化,通過在電信部門引入競爭,電信服務做到了價格降低,質量提高。歐盟希望在能源市場復制電信市場自由化的成功經驗。
上述幾個因素成為了歐盟在歐洲推進能源市場自由化的主要動力。歐盟希望通過自由化,在歐洲建立統一的市場,在能源市場引入競爭,給消費者帶來好處。這種好處不僅是價格下降,還包括服務質量提升。
更重要的是,自由化有助于確保能源供應,這一點對天然氣尤其明顯。歐洲需要進口大量天然氣,如果有統一的市場,買方就可以代表更多用戶談判,在談判中握有主動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從1996年起至今,歐盟先后出臺了三輪政策來推進能源市場自由化。這三輪政策的出臺是層層遞進的,在能源領域不斷施壓促進市場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簡單來說,1996年的指令確立了整個自由化的框架,其后隨著歐盟對政策效果持續進行評估,為了促進競爭,又逐步出臺了第二、第三輪政策。這兩輪政策主要側重于進一步加強監管,加強輸電、配電運營商的獨立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目前又開始了出臺第四輪政策的討論,政策重點是對數據的監管。隨著智能儀表的廣泛使用,會產生海量的能源數據,歐盟認為這些數據對競爭參與方非常有價值,因此有討論認為,擁有智能儀表的公用事業和能源供應商不應獨占數據或數據的使用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