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消息,財新智庫、中國ESG30人
論壇于日前發布《2024中國企業“新出海”專題報告》。報告首次提出“新出海紅利”概念,并關注了“新出海”浪潮之下具有樣本意義的企業出海形式。
報告指出,“新出海”是中國企業為應對全球經貿格局變化帶來的內外環境沖擊,同時充分利用過去幾十年積累的技術、能力和管理經驗等優勢,主動求變并向外開拓,輸出中國能力的潮流。
報告認為,當下出海已成為踐行“效率紅利”的一個典型場景和熱門領域,企業從全產業鏈、數字技術、本地化等多個維度探索“新出海紅利”,從而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企業基于更廣闊的全球視野和更高的標準要求,利用中國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數字化能力、人才紅利、創新商業模式等,實現從短期貿易到長期投資、技術輸出、工業能力以及產業鏈構建的轉變,并積極融入本地生態。
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把握“新出海紅利”應將關注焦點從傳統的出口和貿易擴展至更為全面和長遠的領域,包括品牌建設、資本市場運作、全球供應鏈的優化布局、海外本土化運營、人才管理和IT與技術部署等,這對“新出海”企業的可持續及數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將發展ESG和AI數字化技術作為兩大關鍵突破口,并指出兩者在企業出海進程中產生的重要賦能價值。具體而言,ESG是企業出海遠航的“定身之錨”,為企業提供市場準入的優先權,夯實利潤增長之外的可持續價值底座;AI數字化技術為企業提供數字底座支撐,提升企業運營及產業鏈的協同效率,增強供應鏈抗風險韌性,拓展市場空間和增長機遇,提升競爭力。
報告認為,ESG 可以作為一個系統化的工具,指引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加強出海戰略。環境層面,企業應構建滿足海外不同地區標準的減
碳規劃和環境管理制度,建立著眼未來的全生命周期、產業鏈
碳排放管理制度,抓住
綠色轉型技術與
綠色消費市場機會;社會層面,企業應關注本地化雇傭實踐,供應鏈協同,耕耘當地與價值創造;公司治理方面,企業需打造全球化治理架構,管理ESG 風險。
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玲指出,企業不僅要注重技術研發和成本控制,同時應致力于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 、循環經濟模式 、綠色物流和韌性管理,創新綠色材料與技術,以滿足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具體到出海場景,AI數字化技術可以從企業管理及生態聯動方面提供核心驅動力。一方面,出海企業可以通過構建全球一體化數字管理系統或智能管理控制塔,大幅提升企業運營及產業鏈的協同效率;另一方面,企業通過數字化應用實現的上下游各環節數據實時共享與交互,將為整體生態聯動下的“全產業鏈出海”奠定基礎,為新時期的出海企業提供更強大的動力和競爭優勢。
報告援引聯想集團
案例認為,聯想集團的全球化歷程不僅代表著聯想的自我進化,也為中國企業從“走出去”到“走上去”,提供了借鑒。
一方面,ESG與AI是聯想集團全球化的通行證與助推器。聯想集團通過AI驅動的全球供應鏈ESG管理
平臺高效管理全球2000多家核心供應商,讓自身以及合作伙伴更好地應對來自海外市場可持續監管的相關挑戰。另一方面,聯想集團將經過自身實踐驗證的ESG及出海相關經驗轉化為智能解決方案,賦能各行業企業高質量出海。目前聯想各領域智能解決方案賦能的企業類型多樣,包括供應鏈配套出海的企業如光大同創,能源和制造企業如寧德時代,以及新三樣及相關企業如沃太能源。在“新出海”時代,聯想集團的方案服務業務已經成為自身新的增長引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