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報告七大實施步驟
為幫助企業更好應對以上挑戰,致同國際制定了企業披露氣候相關財務信息報告的行動指南:
1.了解時間框架和復雜性
目前,英國、歐盟、美國和世界其他許多地區正在對氣候報告(通常包括排放報告)進行監管,制定和部署有效的溫室氣體管理計劃成為一項重大任務。企業需要從長遠的角度了解由誰負責推進項目,尤其是首次進行報告的企業,不可低估將氣候問題納入業務核心所需的時間、精力和復雜性,應確保在資源、培訓、員工,以及第三方
專家方面進行投資。
2.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動路線
企業需制定正確的行動路線,以在所需的時間范圍內,達到預期的目標。首先要了解要求,需要具備的條件和需要涵蓋的內容,研究最佳做法,并參考同行業中其他可借鑒的路徑。明確梳理企業希望在報告中表達的內容,并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行籌備,優先處理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缺失信息。
3.創建有效且高效的內部報告框架
可靠的氣候相關指標始于堅實的基礎。分別記錄行動路線每一步關鍵決策的邏輯原理,可以為未來的報告提供極大的保證。從長期來看,對相關執行人員掌握報告中的各項流程也有明確指引作用。
4.定義關鍵績效指標(KPI)并跟蹤績效
公司應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解決其面臨的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并根據相關風險和機遇跟蹤績效。對于缺乏必要資源收集和處理數據的企業,需及時向專業機構尋求幫助,確保能夠有效地完成工作內容。目前,全球都在積極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爭取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那么,重點就在于了解當前的基線排放量,確定減少基線排放量最有效的方法,并在短期內抵消剩余排放量,確保這一減排策略的可行性。
5.了解財務報告影響和披露挑戰
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與公司報告中其他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復雜性,也同樣不可低估。對于公司在ESG方面進行的討論和披露,均將對財務報告產生影響。例如,一家企業可能看到消費者行為的變化,或希望退出某些行業,這家企業需要考慮的內容則包括:經營策略改變對于他們意味著什么,同時,還需要了解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其動態識別主要風險,以及如何與其管理披露聯系起來,這一切都與財務信息環環相扣。在一家企業開始報告之初,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至關重要。
6.了解價值鏈和“范圍3”排放要求
越來越多處于領先的公司要求在整個價值鏈中作出凈零承諾,并與供應商和客戶密切合作,利用自身能力實現“范圍3”排放目標,從而開創所有企業都有望實現的先例。而做到有效跟蹤“范圍3”的排放,企業必須確保其能夠獲得相關數據,以及分析數據所需的人才。
7.建立合適的管理結構
企業需要建立合適的管理結構和程序,確保董事會和管理層面的合規性。企業領導逐漸承擔起氣候報告方面的責任,但是對于那些尚未發起變革的企業而言,須緊抓落實以適應市場要求。需引起重視的是,企業各個層面提升整合ESG的意識和執行力,是提高其報告可信度的最重要因素。
在埃及舉行的COP27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強調實現環境目標(包括報告)所需的行動,重點在于執行《巴黎協定》。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中端市場企業是其中重要的利益相關方。為了實現凈零未來,中端市場企業需要考慮減排,推動
綠色技術革命,并爭取獲得氣候融資以提升氣候變化適應能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