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不好,沒人能擋住互聯網大廠“降本增效”,但在一件事上例外,各家反而比著“花錢”。
這就是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報告,人稱企業的“第二張財報”。
過去,ESG只是許多公司年度報告中的一部分,2021年以來,情況發生了改變。騰訊、京東、拼多多、網易、百度等頭部互聯網大廠,都披露了獨立的ESG報告,指的是《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剛剛過去的8月,阿里巴巴、微博發布了首份ESG報告。沒有發布獨立報告的美團,此前已公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至此,頭部互聯網大廠均已到位。
為什么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開始講ESG的故事?
對于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來說,披露ESG報告是強制規定。2022年是港股新版ESG指引(《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全面執行的第一年,上市公司有披露責任,而且要按照新版ESG指引進行披露。
對于更多企業來說,披露ESG報告可不是交作業這么簡單。ESG故事不但要講,還要講好,爭取拿到一個比較高的ESG評級,引起投資者和外界的注意……
但是,ESG不是一日之功,ESG評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重視ESG的企業注定會被“狠狠拿捏”。
我們可以從“馬斯克之怒”來理解這個問題。馬斯克曾炮轟“ESG就是一個騙局,是偽君子們的武器”,導火索是今年5月,特斯拉被標普500 ESG指數剔除了。這一指數被一些人認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ESG指數之一,不但一大批金主的資產配置,要參考這一指數,國際ESG基金也會根據頭部機構的ESG評級篩選投資標的,進行資產配置,這對企業市值有直接影響。
“馬斯克的憤怒”還折射出一個問題,大廠都在講ESG,但不代表家家都信服ESG評級。ESG的游戲規則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大廠的ESG?本文以多家大廠的ESG報告為例,試圖解答這些問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