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首先要建立起碳賬戶
NBD:我國的碳市場已正式上線一年多時間,并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在您看來,生態碳匯應該如何更有效地對接碳市場?在這方面,我國的碳市場還存在哪些問題?
施懿宸:為了使得生態碳匯更有效地對接碳市場,首先要加強生態碳匯的科研投入,對生態碳匯的碳匯計量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其次將
碳信用額度和
碳配額充分應用于碳市場中,尤其是
碳信用額度的交易。如果給出碳的成本,我認為碳信用的空間會比
碳配額高一點,因為它不會阻礙經濟增長,在抵消機制里可以起到更多的作用。
最后要擴大底層的碳資產。市場的交易量周轉率是有限的,在一個
價格區間里,碳市場化還有待提高,尤其是碳金融這種工具,從底層的碳資產可以延伸出非常多的碳資產。但是,目前沒有相關底層資產,怎么會延伸出更多的碳資產?
雖然我國碳市場發展運轉順利,并且日趨活躍,但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碳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有待提升,市場潮汐現象較為明顯。當它不是一個真正市場機制的時候,你會發現平時都沒什么交易量。其次,定價機制有待完善,
碳價遠低于海外市場,導致其對企業的激勵程度不夠。第三,碳市場有效性不足,難以支撐碳金融產品的穩定活躍交易,機構投資者入市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金融機構無法利用金融工具撬動碳資產。最后,是區域市場割裂,碳配額公信力不足。
NBD:建立成熟的生態碳匯市場體系,與資本市場之間有什么聯系?上市公司應該如何參與生態碳匯?
施懿宸:成熟的生態碳匯市場體系與資本市場之間,有良好的聯動性。當上市公司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注重
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碳中和績效時,有助于資本市場更好地參與碳匯市場,從而建立更為成熟的生態碳匯市場體系。
反過來,當建立起較為成熟的生態碳匯市場體系時,也有助于刺激資本市場向綠色低碳發展,注重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
上市公司要想參與到生態碳匯中,首先要監測出自身的碳排放,建立起自身的碳賬戶,為下一步節能減排做準備;其次,使用碳匯減排項目的抵消機制,更好地參與到碳市場中;最后,要加快對碳信息的披露,向市場釋放可持續運營能力信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