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ESG投資逐步脫離“小眾”,走進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視野。
當前全球最受關注的幾大長期風險均與氣候和環境有關,為此國際社會積極開展相關行動,我國也已承諾“2030碳達峰、2060
碳中和”目標。而ESG投資起源于可持續的社會責任投資,主要涵蓋環境、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三個層面。其中“環境”包含低碳、氣候變化等目標,涉及碳與溫室氣體排放等評價因素,與我國的
綠色金融理念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我國也正在加碼布局ESG投資支持
綠色轉型。
投資者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投資機會。近年來,中國機構投資者愈發重視ESG投資策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國內機構投資者中接近九成對ESG投資策略有所關注,其中十分關注并且進行實踐的占比接近20%。
但我國目前可供投資者選擇的ESG產品還比較“小眾”。近年來,ESG產品布局明顯提速,但存在明顯的短板。比如公募基金方面,國內泛ESG基金布局主要圍繞主題投資展開,真正ESG產品較少;銀行理財子公司正發力布局ESG主題理財產品,以固收產品為主,覆蓋節能環保、生態保護、
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權益類產品有待創新。而券商資管旗下的ESG主題產品只有寥寥幾只,同樣以固定收益類為主,投資方式及產品數量均有待擴充。
與產品發展進度相“匹配”的是,我國ESG投資同樣處起步階段,投資者入場節奏落后于海外發達市場。這一方面與當前A股市場的ESG評級體系發展仍不完善、ESG可投資性有待驗證有關,另一方面也與ESG投資理念尚未普及有關。筆者認為,目前ESG投資有幾個大的方面亟待完善。比如建立標準化的投資體系、包括投資工具、評價體系、信息披露的標準化等;ESG評級方面,應結合自身國情對差異化指標進行針對性更新,探索本土化ESG評級等等。
同時也應看到,還處在“小眾階段”的ESG投資整體向上空間也較大??梢灶A見的是,未來隨著ESG披露體系的完善、經濟轉型的深入、海外資金等中長線資金加速進場,中國的ESG投資將大有可為,也將逐步走向“大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