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于金融及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是關鍵轉向的一年。疫情促使人們格外關注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議題。
12月9日,富達國際評估了疫后各種情況,歸納出了三個2021年ESG主題趨勢,預計這三個主題將是明年基金經理采取主動式可持續投資策略時的焦點。
2020年世界經濟
論壇報告指出,自然損失(nature loss)是一個厚尾的極端風險(fat-tail risk),風險程度堪比2008年資產泡沫破碎,或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自然資源的破壞是生態及金融的災難,全球GDP的一半(約44 萬億美元)都“中度或高度關連”著自然資源的可用性。
富達國際認為,這次疫情的根源在于人類活動不斷擴張影響自然生態。越來越明顯的是,這并非偶發性的緊急事件,自然資源(及當中的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無論對投資者還是社會而言,都是一個系統性風險。因此,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正逐漸被認為是如氣候變化般同樣重要的環保議題。
據
碳排放量披露計劃(
CDP)及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最新報告,倘若不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損失將攀升至每年31萬億歐元。
富達國際認為,在歐洲綠色新政及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主張氣候優先的背景下,氣候變化將于2021年重登政治議題的首位。對于2021年下半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有望促成加快減排,各界寄予高度期望。
今年中國、日本和韓國公布的“邁向零排放目標”顯示,在設定氣候變化議題上,亞洲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從企業層面來看,他們越來越關注這些由環保議題衍生出的具體、可量化的財務風險?,F在企業需要建構一個能量化、披露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的框架,系統地整合與大自然相關的風險。
富達國際全球企業治理及可持續性投資主管陳振輝指出:“生物多樣性喪失及氣候變化,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我們替客戶締造長線投資回報來說,都是重大的金融和經濟風險。投資者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營造利好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上,可以發揮關鍵作用。盡管就我們的理解,有關氣候變化風險的整合與定價,市場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但現在我們有責任學習正確地對自然資源進行定價,不再簡單地聚焦工業生產過程層面,而是從一個能確認及保護自然資源給后世價值的層面進行定價。這將是未來數年金融業所需面臨的挑戰。”
更健康的重建:收窄社會鴻溝
富達國際認為,在2021年,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壓力將越來越大,不僅要承擔旗下員工的健康責任,還要承擔整個社區,以及企業供應鏈中所涉人員的健康責任。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疫情肆虐對全球各地人士的生計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并且對社會中最重要但也最為弱勢的工人群體,包括婦女、
兒童或少數族裔,構成不合比例的重大影響。
據國際工會聯盟的調查,鑒于疫情,全球33億勞動人口中,約80%的人受工作場所全面或局部關閉的影響。
據國際勞工組織的估算,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總工時較2019年同期減少17.3%。由于工時顯著減少,國際勞工組織估計,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勞工收入減少10.7%,所涉金額達3.5萬億美元。
聯合國婦女署預測,受疫情影響,至2021年,當全球每100名25至35歲男性生活陷入極度貧窮時,便將會有118名女性處于同等境況,并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擴大至100:121。
陳振輝表示,社
會議題將是疫后持續復蘇計劃的關鍵。在2021年,隨著各地政府用盡財政刺激措施,支持工人渡過艱難時期的責任將落在企業身上。作為更廣泛企業治理責任的一部分,企業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社區及弱勢群體),并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從疫后恢復過來。
更包容的重建:關注數字倫理
疫情推動了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線上經濟的發展,許多人可在家學習和工作。然而,隨著數字工具成為部分人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也有可能使社會的鴻溝進一步擴大。
據國際電信聯盟估計,全球約50%人口無法連上互聯網,而通常在農村和偏遠地區沒有寬帶覆蓋或在線服務的比例會更大。
英國政府的研究表明,英國82%的職位空缺要求具備數字技能。
富達國際認為,在2021年,數字渠道的運用似乎將會增加,這將促使數字倫理(digital ethics)和數字普惠 (inclusion)成為焦點。
數字倫理是指數字化的社會道德倫理,包括數據隱私、網絡安全、在線健康、錯誤信息傳播,以及AI的數字倫理等主題。這也涉及一個新興議題——數字普惠。這不僅限于各科技公司間的共融,還包括與數字技術相關的連接、技能、使用和收益的共融。
陳振輝指出:“目前的數字化差異令人非常擔憂。數字工具幫助數以百萬計的人度過這次疫情,而其可及性更可能成為未來教育、健康和社會成果的主要指標。各國政府將需在2021年后,將數字化普惠作為絕對優先事項,以確保沒有任何人在數字化發展道路上掉隊。必須鼓勵科技企業采取自我監管措施,以確保它們可以承擔跨界責任,并為其用戶或客戶群創造正面的成果。投資者必須揮作用,突顯這些數字倫理和數字普惠的問題,以確保對所有人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