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發展前景
技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盡管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在全球生態治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風險,但從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來看,該技術可以幫助經濟與生態平衡發展,我們要對其保持信心。因此應該從技術創新、理論支持、政策法規等方面,對碳捕捉與封存技術風險進行積極的優化與治理。
第一,探索以創新治理為導向的新型技術。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可能帶來的各種生態問題,部分是由于技術上的不確定性以及不成熟性所致。所以,我們一方面要不斷發展碳捕捉與封存的技術,最大限度對技術所產生的地質封存與海洋封存泄漏問題進行研究,彌補技術上的漏洞,減少甚至避免二氧化碳的泄漏;另一方面還要對技術進行創新,適當轉變技術應用模式,可以利用可循環能源同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相結合,形成“以物質循環為核心”的新型技術應用模式,增強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對二氧化碳治理的強度和效度。
第二,構建以環境哲學為倫理基礎的生態框架。一方面,要合理使用自然資源,正確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并深刻認識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在應對生態危機時的“中介”身份——它只能對已經被破壞的自然生態進行修復,而無法創造新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在運用碳捕捉與封存技術時,應以達到經濟社會與自然社會平衡發展為目標,而不能只注重對利潤的追求,要形成正確、積極的經濟發展觀與生態自然觀。
第三,倡導政策與法律相配合的協同治理模式。在政策監管方面,可以采取水平監管和垂直監管相配合的模式,相關各個機構之間要進行協調,分工合作,共同保障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安全使用,減少技術應用風險。同時,還要完善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安全法律條約。對二氧化碳的封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風險不是某個企業或機構就可以全權承擔的,而是需要政府進行長期管理。因此,要將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管理置于法律法規之中,對其進行風險監控,保障技術使用安全。
總之,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作為一項不斷發展、具有巨大潛力的減排技術,在對其不斷探索的同時,也要時刻關注該技術對安全、倫理、合作、生態等領域帶來的威脅。并且,現有相關法律與政策的缺陷也正日益凸顯。因此,在發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時,如何突破技術瓶頸、落實風險治理政策等難題,是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們要積極探索成熟與向善的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以此助推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ū疚南到逃空軐W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研究”(20JZD05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