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綠色(可持續)金融界定標準 可比性、兼容性和一致性
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的一個重要起點應該在2016年。當年,中國是G20的主席國,當主席國可以設立議題。當時我們希望推動在G20框架下形成發展綠色金融的全球共識,所以在中國倡議下發起了G20綠色金融研究組,后來這個機制又升級為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
在這個過程中,G20層面已經形成了多個重要的全球共識,第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綠色(可持續)金融的界定標準要逐步提升可比性、兼容性和一致性。目前,全球對綠色金融的界定標準至少有250套,而且互相之間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說某些經濟活動在一個國家被認為是綠色的,到另外一個國家、另外一個地區可能不被認為是綠色的,這樣對跨境的資本流動形成了障礙。
界定標準不一致還會導致很多別的問題,比如跨境綠色資本流動要經過多重認證,成本增加;再如由于標準太多,會增加洗綠的風險,因為有些機構或產品可能會找一個最低的標準把自己冠名為綠色。為解決這些問題,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明確提出要推動提升可持續活動界定標準的可比性、兼容性和一致性。
在這個領域最有意義的一項工作是,過去四年來,中國和歐洲共同牽頭編制了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我有幸代表中國擔任這個工作組的共同主席。這個工作組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去年發布了中國和歐洲共同認可的IPSF《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ommon Ground Taxonomy,簡稱CGT),其中包括72項減碳的經濟活動。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綠色活動都在其中,例如光伏、風能、電動車、電池、儲能、低碳交通等等。
這套標準出來后已經在國內機構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至少有十幾家大型機構在境外發行的
綠色債券已經用這個目錄進行貼標,促進了中國和全球綠色資本的流動。最近,我們又把符合共同目錄要求的中國存量綠債進行貼標。四五個月前,我們綠金委組織了一批綠債認證機構對在銀行間市場交易的約兩百支債券貼上了共同目錄標簽。目前已經出現了在這些貼標債券基礎上的CGT基金產品。
最近我們又考慮將交易所掛牌的綠債進行CGT貼標。目前整個市場至少有1400支中國綠債,如果其中有五六百支符合共同目錄標準的話,并對它們貼上CGT標簽,就會顯著提升我國綠債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外國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債券通、CIBM Direct、QFII和境外發行的CGT基金產品等渠道買到這些中國綠金產品。
這個提升綠色標準可比性、兼容性的趨勢不僅僅限于中歐之間的合作,CGT工作組還對其他國家開放,最近引入新加坡成為未來CGT版本的參與方。未來我們要做出的共同目錄不僅僅是中歐兩家的雙邊合作,而是中、歐和新加坡三方的合作成果,以后還可能會擴大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延著這個趨勢,CGT有望成為一個提升全球綠色界定標準兼容性的核心機制。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