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行業二氧化碳直接排放總量占比超七成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運行,市場總體運行平穩,
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達到了預期建設目標。
夏應顯介紹,第二個
履約周期(2021、2022年)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50億噸。2021、2022年度配額已于今年8月完成發放,目前正在有序展開清繳
履約,履約完成率已超過60%。
夏應顯說:“市場啟動后運行健康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截至2023年10月25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3.65億噸,累計成交額194.37億元,
碳價格維持在50-80元/噸,形成了符合中國當前實際的
碳價。”
同時,針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的問題,夏應顯指出,每年在全國范圍對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民航等行業組織開展年度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收集了6000余家企業的數據,上述7個行業和發電行業的直接排放總量加總,占全國的比例超過70%。
“組織對上述7個行業的配額分配方法、核算報告方法、核查要點、擴圍實施路徑等開展專題研究。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優先納入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大、產能過剩嚴重、減污降碳協同潛力大、數據質量基礎好的行業,成熟一個、納入一個。”他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